为什么儿童IGA肾炎反复发作
随着人们对IGA肾炎研究的不断深入,在认识上对IGA肾炎尤其是儿童IGA肾炎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,特别是基因遗传学研究的进展,不再将IGA肾炎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实体来看待,该疾病的临床症型、病理表现或病情进展速度错综复杂,是由多基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常反复发作,多年不愈。肾活检提示预后不良的因素有:有肾小球硬化、间质纤维化、肾小球毛细血管被侵犯、弥漫增生和弥漫新月体形成等。
肾病专家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验证及深入的病理分析,发现肾脏纤维化在IGA肾炎的发生、发展及预后中起着主要的作用,确实不能再将它作为一个“独立的疾病实体来看待”。目前世界范围内也都在不同层次的对肾脏纤维化理论进行研究。
在病理分析中,IGA肾炎是以IGA为主的抗体或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内系膜区,导致系膜细胞受损,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炎症反应。系膜细胞出现大量增生或收缩,造成微循环障碍,导致缺血、缺氧。因缺血、缺氧导致大量肾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、上皮细胞、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受损,并发生表型的转化,形成肾脏纤维化;又因内皮细胞或上皮细胞受损而使基底膜和电荷屏障功能发生改变,导致大量蛋白质及红细胞漏出,形成尿蛋白、血尿。而儿童IGA肾炎之所以出现血尿、尿蛋白等症状就是肾脏上皮细胞受到损伤,基底膜和电荷屏障功能发生改变,则出现了血尿,尿蛋白等。
上述的内容表明,肾脏病尿蛋白和红细胞的漏出,主要原因是肾小球滤过膜受损伤导致通透性增加造成的。在当前,如果只是应用激素、雷公藤、环磷酰胺等抑制以IGA为主的抗体及免疫球蛋白的产生,那只能是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;不能清除已沉积的IGA受体及免疫复合物,不能改善肾内缺血、缺氧的状态,就不能彻底的治疗和消除因系膜细胞受损引起的一系列反应,就更不能有效的修肾小球滤过膜,恢复其正常滤过功能。
由此可见,应用激素、雷公藤或环磷酰胺只是因一时抑制住各类受体的产生,一时控制住“炎症”反应的损害与进展,而使尿蛋白、潜血在一段时间内减少甚至消失。但其最根本的病因没有解决,在药物作用消失后,或在某些原因诱导下,尿蛋白、潜血又会卷土重来!
总而言之,如果儿童Iga肾炎在初期得不到好的治疗,那么,当IGA肾炎发到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阶段,就更是肾脏纤维化发展的结局。因此,便更需要及时的阻断肾脏纤维化发展的进程,以阻止肾脏被瘢痕组织取代,从而保护好患儿残存的肾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