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健康百科 > 肾病综合征 > 检查治疗

肾病总是反复?对照看看,是不是犯了4点错误

2023-10-16 阅读量:1565次

肾病虽然种类众多,但只要发现得足够及时,绝大多数肾友的控制效果还是不错的。如微小病变、膜性肾病、IgA肾病早中期等这些常见的病理类型,正确治疗其实都容易控制,数十年稳定进展,不会有明显肾衰竭的风险。

但也有少数同样病理类型的人会出现病情反复,持续恶化发展,导致走向肾衰竭终末期。


01 为什么同样类型的肾病发展结果会有如此大的差异?


每位患者在接受治疗时,可能大致方案相同,但自身体质、对药物的接受程度、对病情的认识程度以及与医生的沟通情况等等却有所不同,从而出现差异化预后结果。

最终病情恶化的肾友,原因也不尽相同,有些是一开始方案就不对,还有一些出现突然的恶化,有些则是好转后反复迁延不愈。相比于前两种情况,本来都治好了又反复恶化的情况是最让人难受的。

而避免肾病的反复发作也是降低肾衰竭风险的关键之一。


02 易复发的肾友往往在治疗上有一些不可避免的误区,耽误了病情的好转!


误区一:好了但没完全好,放飞自我

不同病情完全好转都有相应的标准,比如膜性肾病好转,以尿蛋白为主需控制在0.5克以内,且血压水平不能超过130/80,没有血脂高、水肿的症状。自身免疫力水平稳定。这种情况我们说是达到了“临床治愈”但不等于“彻底治愈”。也就是说好了但没完全好。

因此在肾病恢复期间仍然不能掉以轻心,多数肾友觉得身体没有不舒服就是好了。继而停止用药、日常生活饮食行为等放松管理。放飞自我后导致病情出现再次恶化的苗头。

因此判断病情恢复情况,必须要以指标来说话,而不能单纯看症状,错误估计病情。

误区二:尿蛋白转阴后就停药

很多肾友病情出现反复,其中就体现在尿蛋白复发上。从+到3+,定量从零点几克升到几克,都是直观的复发表现。

通常尿蛋白复发排出一些外在因素比如饮食大量高蛋白食物,或者劳累未休息好,或者感冒等等。导致尿蛋白反复,最常见的因素就是药没用对。

降低蛋白常用到激素、免疫抑制剂药物,还有降压药、中成药及部分中药。通常服用2周到4周,尿蛋白开始下降,三个月基本完全控制住。

当尿蛋白转阴后,部分肾友担心药物长期副作用,在指标好转后就立刻停药了,而没有坚持维持治疗,太快停药致使病情没得有效的巩固继而易反复。

误区三:中药伤肾,西药更靠谱

在保肾护肾,降低尿蛋白等指标,缓解水肿、清除毒素方面,常用激素、免疫抑制剂、利尿剂等西药。西药的在治肾护肾方面的特点更多是见效快,对于急性症状控制更到位。比如对大量蛋白尿、严重水肿等情况,可及时降下来减轻肾功能的损伤。对稳定病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而中药对于肾病的作用,主要是调理内部环境,辨证的用药方案可积极改善肾脏内血液循环、毒素代谢等,中西医发挥作用的出发点不同,所以说各有利弊。二者并不是完全对立面,只要对病情有益的方法都可以用。肾友们一定要改掉这个偏见,治疗并不唯西药或中药论!且要适当接受新的疗法,对病情稳定更有益。

误区四:肌酐不高就是不严重

肌酐是衡量肾功能的指标之一,通常看它的高低来判断病情分期。但明确肾病后,就不能只看肌酐的高低来看病情的严重性了。

初期肌酐在105—130之间是没有差别的,肾功能损伤处于早期可以不严格界限。但超过130后,有些病理类型即使肌酐看着不高,但肾功能损伤也是比较严重的,比如糖尿病肾病、高血压肾病、多囊肾等,只要肌酐升高肾衰风险就较高,因此要积极地控制,别被肌酐蒙蔽了。

 相关动态